泰国南传佛教日益旺盛,东南亚各国信奉泰国小乘佛教的信徒也日益增加。其实,我们所信仰的佛教与世界各地千万人敬仰的世尊是一样的,因为“释迦牟尼佛”只有一位,都是导人向善,修福慧,引导全世界的佛教徒在有个寄托
让我们在生命旅程里有个永恒与安详的精神寄托,分别只在于教义与修持戒律。
跟着时代的进步,佛法的弘扬传遍了东南亚一带的国家,时常都能看到和尚僧侣们到处弘法,而泰国的和尚僧侣称呼语法号,尤其另信徒们存有一知半解的迷惑。因为在语言方面大家都很难讲通,大多数信徒都不会讲泰语,而泰国和尚又多数不会讲外语,只会讲泰语而已,所以容易令信徒们感到混淆与模糊。
现在就让我们来一一理清有关僧侣的尊称与封号的分别。最普遍并时常听到的如 鑾波坤,鑾波树等,意译为公众的父亲或公众的师父。因为“鑾”的意思是公共、公众、皇家、国王;“波”的意思是父亲或长辈。
一般三十至六十岁的僧侣都会被称呼为“鑾波”。而鑾波后面的那个字如:坤、树、咪等都是僧侣的别名,而且从六十岁起至一百岁的僧侣都会由鑾波改称鑾甫,“甫”的意思是公公。还有时常听到的“亚僧”意译为老师,所以凡是教师、师父、法师等都一举被称作亚僧,后面的一个字为他们本身的名字。
在泰国北部如清迈鱼清莱,那里的僧侣还有一个称呼,叫作“古峇”或“都召”;下至泰国南部如纳空洗他墨叻,巴打隆,宋卡等州府则喜欢用“波禅”这个才称号。在马来西亚的北部如吉打,槟城和吉蘭丹州等的福建人也喜欢称呼和尚为“波禅”意译为尊敬的父亲或法师。
接着就是封号,如:“马哈”、“帕古”、“昭昆”、“顺德”、“善伽拉”等封号。“马哈”这封号同等同学士,需要四年的佛经与佛理会考及格才能获得。而“帕古”和“昭昆”则是对于那些对佛教作出贡献的僧侣。“帕古”有九级纳为初级,只需经过宗教局认定,而“昭昆”也有九级纳为高级,为泰皇所封赐。
而顺德的封号是要经过佛试才能得到的。比如当一位和尚在还没有成为僧侣前都被称为沙弥。沙弥从十岁开始修读佛书,须会把梵文、印度文、巴利文的佛经等翻译成泰文,并且每年都要面对会考,一年考不及格就会立即跌级当弃权论,真不简单啊!但是如果能一连九年考试都不曾跌级,至九年后满二十岁将会被授俱足戒,泰国皇家僧团就会设皇家仪式来为这些成功通过的沙弥转为大比丘戒律,成为皇家僧团的其中一员,并直接获得泰皇御封为“顺德”。这批每年不到十人的皇家僧团以后将有机会成为僧伽界最高领导人,也就是顺德善伽拉僧王了。全泰国佛教界只有一位僧侣会被封为僧王,是泰国佛教界的最高权位者,意即只有当一位僧王圆寂后才会轮到下一位有资格者上任。